芷江县:紫秋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之探索
紫秋葡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芷江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湖南省农业大学、县农业局等单位反 复提纯选优、示范推广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鲜食加工兼用型优良葡萄新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9月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认定并正式定名。经过近十 来年的不懈努力,已相继选育和推广的主要有:分布在木叶溪乡的紫秋1号、紫秋2号;分布在大树坳乡的高山1号、高山2号;分布在新店坪镇的白马铺刺葡萄, 共5个优良品种。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县木叶溪乡、大树坳乡、新店坪镇三个乡镇。
紫秋葡萄系列主要表现为抗逆性强、早果丰产、适应范围广、易培管、穗型紧凑美观、鲜食加工俱佳、耐贮运等特点。具体有以下七大特点:一是适应性极强,耐粗 放管理。品种不易老化,没有大小年之分,能做到年年丰产。不论在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都可栽种,而且又是发展庭院经济、美化绿化家园的优良品种。二是抗逆性 强。高抗黑痘病,一般采用露地棚架栽培,不用套袋,更无须避雨,打破了在南方规模发展葡萄必须实行避雨才能获得成功的常规。三是建立和发展规模化无公害食品基地的首选好品种。生产中只需用少量的植物或生物源杀菌剂就能获得丰产,鲜果食用安全。四是生长势强、产量高。新梢年生长量可达6-7米,第一年 初春栽苗,第二年就可试果,亩产可达到400-750公斤,第三年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到1500公斤以上,第四年进入盛果期,亩产均可达到3000公斤 以上,最高亩产可达6000公斤。五是投资少、回报高。建一亩葡萄园只需苗木20-40株,加上棚架设施,总投资在3800元左右,第四年就可收回前期全 部投资并开始盈利,之后每年纯收入稳定在5000元以上。六是穗大味美,风味好。一般单穗重300-500克,最大穗重1000克,单粒重4-5克。果实 成熟后可留树保鲜30-60天不掉粒,果实留树时间越长,含糖量更高,口感更好,风味更浓。七是用途广泛,市场需求空间大,适合产业化开发。紫秋葡萄全身 都是宝:果肉、果汁可制作鲜果汁,更是酿制高档葡萄酒的上好原料;果皮可提取优质的天然色素;种籽可提取高级保健物质—白黎卢醇,其集抗氧化、降血压、降 血脂、防衰老、润血管等多种功效于一身,可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品开发。尽管目前紫秋葡萄以鲜销为主,但市场需求还远未饱和。而且随着其深加工的进一步开 发和发展,市场发展前景异常看好。
(一)产业化开发初具规模
紫秋葡萄选育成功后,为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和扩大种植规模, 2005年至2010年,相继成立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刺葡萄专业合作社”、“芷江芷丰山葡萄专业合作社”, 配合农业技术部门负责紫秋葡萄的推广,初步形成了“协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销运作模式,并注册了“紫秋”商标,迅速加快了紫秋葡萄的推广,至 2012年,我县紫秋葡萄种植规模已达到1.6万亩,年产鲜果3.8万多吨,创产值1.1亿元,紫秋葡萄种植已成为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好门路。近年 来,随专业合作社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进一步拓宽了“紫秋葡萄”的开发合作面,先后与多家企业签订了 “紫秋葡萄”基地建设和鲜果供货合同,每年为湖南长沙唯楚酒业、湖南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曙光山城酒业有限公司、湖南庄园葡萄酒业有限公司、江西省 景德镇澳泰葡萄酒业有限公司、重庆红剑葡萄酒有限公司、重庆雅亭酒业等企业收购鲜果3000吨,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他省市的酿酒企业都十分看好这个 品种的资源优势。葡萄深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为我县今后紫秋葡萄的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销售渠道不断拓宽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紫秋葡萄以其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鲜果销售面辐射到了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江西、浙江等8省52县(市)。
(三)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紫秋葡萄自上世纪九十年代逐年扩大种植规模以来,每年果品俏销省内外,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日渐提高。目前的种植规模还远远不能满 足市场的需求,特别是用于深加工的货源极为紧俏。近两年来,许多企业在果实还未成熟之时,便早早地派人到产地订货。鉴于紫秋葡萄优良的鲜食和加工兼用的品 种特质,其产业发展前景将十分广阔,在近10年内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
(四)不断加大推动力度,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十余年来,“紫秋葡萄”的推广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和荣誉。2007年 3月,《紫秋葡萄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9月,《紫秋葡萄的选育与推广》项目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紫秋葡萄鲜果 在中国中部优质农产品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果品俏销省内外市场,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以及经济效益逐年提升。同时,也培育了一大批紫秋葡萄种植专业大户、技术 能手以及产业带头人,如木叶溪乡的孙武积、碧涌镇的杨学金、大树坳乡的杨序科、陈家发等。
目前,紫秋葡萄已纳入厅市合作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内容之一。工作目标是将我县打造成为紫秋葡萄规模生产示范县、加工原料供应基地县和葡萄酒生产县。从 2012年开始,拟在5年内新建标准园14000亩,使全县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全面投产后,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仅果农每年创收就可达3亿元。并在 320国道沿线建立千亩连片示范带。以此不断推动紫秋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调优我县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我县农民增产增收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基地建设速度较为缓慢
一是县级财政困难,难以注入大量资金扶持规模基地开发,大多数基地只能依靠农户小规模自发建设。
二是劳动力和资金条件的制约。由于紫秋葡萄产业是劳动和资 金密集型产业,其建园和关键生产季节需要大量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目前农村资金和劳动力的匮乏制约了规模基地的迅速发展三是技术运用水平的制约。由于生产 紫秋葡萄所要求的技术要高度集成配套,目前农村留守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难以在短期内普及推广和运用,从而制约了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充。
(二)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
一是全县种植面积虽具有相当规模,但多为千家万户分散种植,难以形成规模经营。全县种植紫秋葡萄的农户有8000余户,平均每户种植面积不足2亩,50亩 以上的连片规模基地仅有120个,主要集中在大树坳、新店坪、土桥、竹坪铺、木叶溪、芷江镇、碧涌、牛牯坪等11个乡镇,其它乡镇只有零星分布。不利于产 业的整体规划和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二是县内各专业协会和合作社还未建成完善统一的产销服务体系,在为农服务和宣传推介上缺乏整体合力和发展后劲。
三是生产 标准难统一,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作用有限,导致品质参差不齐,高端市场的订单生产难以实现。这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突显。急需大力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和 产品品质提升工作。
(三)品牌建设力度不够
一是虽然注册了“紫秋”商标,但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紫秋”商标的鲜食部分被浙江抢注,我县只注册了苗木部分,“紫秋”商标的产业整体性受到严重制约。由于没有完整的产业化运作,最终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品牌效应。
二是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限制,近年来统一组织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省内外农产品交易会(博览会)机会较少,导致市场知名度不高。
(四)苗木繁育体系亟待健全
紫秋葡萄目前推广的品系主要为大树坳和木叶溪两个品系,多年未开展复选工作,大多数推广的苗木为协会或合作社成员繁育的二代、三代苗,苗木的生产、调运缺 乏统一规范,管理混乱,如不及时开展优选工作,建立优良母株繁育圃,很可能导致品种退化,制约全县紫秋葡萄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加强苗木繁育体系建 设已势在必行。
四、发展思路及建议
(一)理顺思路,重点扶持
紫秋葡萄是山区农民致富的短平快项目,大多数种 植户都走上了致富路。建议县委、县政府把紫秋葡萄产业发展作为振兴芷江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加以实施,把紫秋葡萄的开发当做农村的“银行”来建设, 将紫秋葡萄作为加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争取在5年内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万亩,年产值达到3亿元以上。
(二)加大投入,多方推进产业基地建设
一是积极引进省内外深加工企业落户投资,加快规模生产基地建设步伐和配套加工设备的建成投产。
二是建议将国土整理、扶贫、移民开发、水利等支农资金进行集 中整合,重点在北部、西北部、西南部山区乡镇扶持建设一批标准示范园,辐射引导农户自行开发,以此带动全县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出台优惠政策,设立激励机制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开发户给予直接补贴或以奖代补。同时,在金融政策上予以倾斜。
二是建议对基地开发、示范引导作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实施奖励。
三是建议从政策、资金上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
四是安排专门的农业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果农技术培训、标准化建设、技术资料印发等工作 开支。
(四)保护特色资源,打造特色品牌
一是紫秋葡萄虽起源于我县,但现周边省市发展势头迅猛,应及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以加强我县特色品种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
二是借助我县和平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景区和途径干道建设葡萄休闲观光园,将紫秋葡萄作为特色水果采摘向外推介。
(五)壮大服务体系,不断开拓市场
一是以芷江紫秋刺葡萄专业合作社和芷江芷丰山葡萄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对全县葡萄产业服务组织进行整合,以此为依托,建立为广大种植户统一提供生产资料、技 术指导、产品销售的服务平台。
二是全县所有外销紫秋葡萄果品均统一商标使用,通过举办葡萄节或参加促销展示会,在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广泛宣传,提高我县紫秋葡萄的知名度,树立品牌,争创名牌。
三是在主产乡镇建立季节性临时果品交易市场,为果品快速流通提供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