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
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成立于2003年,由孙武积创立。2010年,在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刺葡萄专业合作社,孙武积为合作社法人代表。
孙武积原本是当地有名的养蜂专业户。1988年,他为了给蜜蜂遮荫,到山上采集了许多野生刺葡萄苗栽在养蜂场内。平时善于观察的他发现场内一株野生刺葡萄不仅长势旺盛,结出的葡萄穗长粒大,而且味道很甜。他便对这株偶遇之“宝”进行繁殖和培育。从1株到12株,再到上百株。1993年,他认定这株野生刺葡萄是一株优良品种,并取名为“紫秋葡萄”进行示范栽培。
该品种3月发芽,5月开花,8月成熟。一年栽苗,第二年试果,试果亩产400-750公斤,第三年丰产,亩产可达1500-2500公斤,第四年即进入盛果期,最高亩产可达3500公斤。由于该品种适应性很广,抗病害能力极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迅速在当地和周边省、市、县推广开来,孙武积也从此被人们称为“葡萄大王”。
在孙武积的带动下,当地种植紫秋葡萄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把紫秋葡萄产业做强做大,孙武积于2003年组织种植户成立了“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协会成立后,实行统一建园规划,统一农资投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加上县人民政府把紫秋葡萄产业作为扶贫项目在全县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紫秋葡萄的品质和经济效益,种植紫秋葡萄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致富项目,紫秋葡萄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3万亩,年产约6500万斤左右,产值约1.2个亿。
2004年,靖州县率先把发展紫秋葡萄产业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紫秋葡萄迅速向周边辐射开来。为了保护紫秋葡萄知识产权,孙武积带领协会于2005年9月携手县农业局向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申请紫秋葡萄植物新品审定。经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紫秋葡萄”为南方刺葡萄新品种,属东亚种群,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是地方优良品种,适合在中国南方各省栽培,并正式命名为“紫秋葡萄”,颁发了审定证书,孙武积享有对紫秋葡萄植物新品种的完全知识产权。2007年,紫秋葡萄在选育与推广两项荣获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协会也被湖南省科协评为“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同年注册了商标“紫秋”。
随着紫秋葡萄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周边省、市、县很多单位和种植大户纷纷前来参观考察,购买苗木或鲜果,要求我会帮助他们建设紫秋葡萄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等。特别是一些大型酒厂了解到紫秋葡萄具有含糖高、农残低的特点后,陆续前来要求与我会合作,如益阳千山红酒厂、长沙曙光山城酒叶科技有限公司、江西景德镇澳泰酒业有限公司、重庆红剑酒业有限公司,以及专门加工葡萄籽油的湖南邵阳万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等(因为涉及商业秘密,不便一一介绍),要求我会帮助他们建设酿酒原料—紫秋葡萄基地和大批量紫秋葡萄鲜果供应。几年来,我会已举办紫秋葡萄技术培训班200余次,培训种植户22500余人(次)。主要分布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广东、广西、重庆、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省,紫秋葡萄种植面积已推广约8万亩,年产鲜果约20万吨,惠及8000多户群众及多家酿酒企业,真正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2010年,孙武积在紫秋葡萄合作开发协会的基础上成立了芷江侗族自治县紫秋刺葡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在册社员有620户,拥有种植经验在10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58名,湖南农业大学葡萄专家石雪辉及农业局蒋家稳等教授为合作社技术顾问。拥有紫葡萄苗圃基地50亩,年出圃紫秋葡萄苗木40万株。合作社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团队,及葡萄棚架建设技术团队,同时还分别在贵州省都匀市、广西省河池市、福建省泉州市设有办事处,在南方6个省建立了标准示范基地供种植户参观学习,并建有网上销售和服务平台,为葡萄基地提供建园规划、特种材料、售后保障、技术服务等,贴心解决新建基地零技术的后顾之忧。
合作社的成立使紫秋葡萄产业从质到量都迈进了快速发展阶段。紫秋葡萄参加2010年湖南西部农博会获得“优质农产品金奖”, 2011年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3年,合作社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同年加入“湖南省葡萄协会”,孙武积被推举为湖南省葡萄协会副会长,负责“紫秋刺葡萄”推广和新品种研发。2014年,贵州省铜仁市江口县把紫秋葡萄产业作为扶贫开发项目,种植紫秋葡萄约2000亩。同时,贵州省都匀市三都县扶贫办把紫秋葡萄作为国家重点扶贫项目开发,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截至2017年底,紫秋葡萄已推广到11个省市,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值约9个亿。
从1988年孙武积偶然发现紫秋葡萄进行培育,到今天成为9个亿的紫秋葡萄产业,足足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30年来从无到有,历经了创业初期的艰苦磨砺和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30年来从弱到强,凭借紫秋葡萄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飞跃的发展。如今,孙武积正满怀信心地带领紫秋葡萄种植户走上托贫致富之路!